Tuesday, July 01, 2008

Michelle Dorrance


今天第一次上了Dorrance的課,年輕有活力又很熱情的老師,明明是一個白人,跳起來卻像是一個黑人,重心壓的老低,重拍打起來很爽。我還蠻喜歡她今天教的東西,從很基礎的四聲Paddle一直延伸到九聲,腳法不難,難的是循環的拍數,與要抓牢的切分重拍,讓我對又有一種新認識,更清楚如何練習開始,以及在時,如何兼顧重拍的變化。這就是我喜歡的部份,從簡單的東西開始擴大,然後會發現一些自己缺乏的練習,以及自己能如何繼續延伸。
基礎暖身完後,接著開始飛飛飛。Dorrance要求大家腳跟不可落地,而且盡量在空中停留,從基礎的pullback跳到往前單腳的flap,而且還要〝盡量在空中停留〞(再次重複),然後就是重點啦!!Dorrance要大家做 triple pullback!!~~這下我全懂了為什麼她之前要求、鼓勵大家在空中留久一點。嗯!!以前我怎麼練都不懂的 triple pullback,被老師的解說下突然開竅囉!!!這裡要插撥一下,念祖在做triple pullback時,居然奮力到忘了呼吸,一路憋氣連續做了16個跳躍……,結果是差一點斷氣呀!!接下來的課他說自己的身體完全缺氧,整個身體的疲憊感恢復不過來。
下課前15分鐘,Dorrance教了一段組合動作。呵呵……一開始就是一連串的飛飛飛,搞的我很high!!不過在high中我還是進行了最重要的觀察,我察覺到老師在做這連續一串air work時,身體重心壓的極低,跟我一般以為的跳躍高度不同,後來我修正自己的跳躍高度後,發現動作變的輕鬆多了,所以這也是今天很不錯的新發現。



備註:
關於 Triple Pullback這個名稱,我已經不記得是從哪裡聽來了,而我也沿用了這個說法好多年。但冬冬在2011年時,曾在 Dorrance的課堂上有了以下的對話,以下轉自冬冬寫給我的信:曾經在 Michelle 的課堂上聊過這個名字的問題,她說一般人都把兩腳分開輪流做的 pull back 叫 double pull back, 但是他認為那個應該是 alternate pull back 而 pull-pull back 才是所謂的 double pull back。我沒有聽過 triple pull back,大概可能因為有三個聲音,所以有些人會叫他它 triple pull back吧,他倒是說有些人講了 double pull back 但是搞不清楚是 alternate 那個還是 pull-pull back,不過他的邏輯是這樣:就像 double shuffle 只有兩個 shuffle 一樣, double pull back 就是兩下 pull, 但是他也能了解大家的叫法不同,也不想困擾大家,所以他都選擇比較不會爭議的名字:alternate pull back 和 pull-pull back。

在我所知的現況裡,踢踏舞的專有名詞有著大致的統一與各方的分歧,主要是因為美國這個國家實在太大了。別的不說,光是Shim Sham Shimmy 就分成東岸與西岸的兩大版本。因為踢踏舞是源自街頭,來自貧民,在發展上是口耳教學,後來才漸漸發展成系統,並有書寫方式。我建議大家不需要為名稱而爭論,重點是要了解整個文化的背景與故事,了解的越多,會越懂得這個文化的靈魂,當然技術是跟它叫什麼名字無關的啦,只有死命的練習囉!!

備註補充於2012年1月

No comments :